夜幕下的凌晨1点,呼吸内科监护室传来刺耳的氧饱和度报警声,一位患者在有创呼吸机吸入纯氧的情况下,脉氧饱和度下降到85%左右,情况十分危急。
该患者女性,75岁,从山东慕名来到北京求医,主因"咳嗽伴喘憋半月"经门诊收入呼吸内科继续治疗。患者入院前胸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入院后复查胸部CT显示双肺弥漫性病变融合成"白肺",闫鹏主任在患者入院后迅速给患者做了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GS报告:曲霉菌感染,患者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针对患者病情,呼吸内科医疗团队进行对症治疗,并邀请国家呼吸中心中日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在会诊过程中,患者PaO₂/FiO₂已跌至100以下。闫鹏主任当机立断,立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根据ARDS指南推荐的小潮气量通气(6ml/kg)+俯卧位治疗,患者的氧合仍逐渐下降。
2天后的一个上午,患者在有创呼吸机吸纯氧的情况下,脉氧饱和度下降到85%左右。患者女儿在监护室门外哽咽着,泪水夺眶而出:“我妈把我拉扯大,我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她……”
"启动ECMO评估!"面对这种情况,呼吸内科闫鹏主任立即做出决定,迅速联系解放军总医院体外循环团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始终在危险边缘徘徊,解放军总医院体外循环团队迅速响应,携ECMO转运机器2小时内到位。
超声检查确认右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位置后,ECMO团队与闫鹏主任两人,上下同时置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ECMO导管,并且在超声引导下确认位置良好。
“启动!”随着闫鹏的一声令下,暗紫色静脉血从导管侧孔引出,经新一代PMP中空纤维膜肺氧合后,鲜红的血液从导管端孔回输右心房。初始流量设置4.5L/min,配合呼吸机调整为超保护性通气。终于,在气ECMO和呼吸机的支持下,老人的血氧开始缓慢回升,逐渐上升到100%,脸色也逐渐恢复了血色。
“我们成功了!”大家不由松了一口气,这次救治的成功代表着医院呼吸内科团队初步具有建立ECMO的能力,但是ECMO的后期维护更为艰难,随后,患者在专业人员的看护下转运至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处继续治疗。
当病人转运并交接完成后,这一刻,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重量——它脆弱得如同一缕轻烟,却又坚韧得足以跨越生死,而医护人员,就是守护这份重量的最后一道防线。